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

大山背百年古廟樂善堂--大崎棟步道

     昨天上太和山因步道很陡有被操到,今天預計挑一條輕鬆路線走.和老戴以及建明共三人,到橫山鄉大山背走騎龍古道輕鬆行.到大山背後先行車繞一圈孰悉地形,從山谷經由豐鄉國小停車場往上到樂善堂,被百年古蹟和整個環境所吸引.進入拜訪後,經由廟方人員熱情解說,並告知大崎棟步道沿線風景很美,而且步道設備完善,涼亭很多非常值得一走.!就是這裡了,整裝完就從廟旁步道開始今天的古道之行,整條步道走來舒適只有最後登頂一段稍微陡而已,真是一條值得來此一遊的好步道!!像這一叢火紅杜鵑花,就讓人有不虛此行之感!!
交通:國道3號竹林交流道下,接120縣道,至台三線後右轉往橫山方向,過油羅溪橋後(約73K處)左轉,直行再左轉竹34鄉道,直行至底,右轉竹3 5 鄉道,即抵達豐鄉瀑布停車場。然後車行往上循指標往樂善堂就可抵達
 樂善堂,地勢高亢,橫山鄉之山光水秀盡收眼底,風和日麗之際,更可遠眺竹北、竹東及台灣海峽,登高望遠無不賞心悅目。

大山背樂善堂係齋教龍華派古廟,主祀觀世音菩薩,同祀三寶佛,配祀太上老君、至聖先師、關聖帝君、十八羅漢、伽藍菩薩、韋馱菩薩、三官大帝、文昌帝君、註生娘娘、城隍爺、義民爺、太歲星君、福德龍神(土地龍神)、斗母天尊。由於是地方之廟宇,亦有民間信仰之色彩,信徒廣佈,堂內保存眾多古文物,頗具歷史意義與特色。新竹縣政府於2006年7月25日公告為新竹縣縣定古蹟。
一、光緒16年(1890) 鍾石妹、藍正然創建,光緒19年(1893)
完成,命名「樂善堂」。
二、乙未年(1895),日軍攻上大山背,樂善堂被焚毀,神像戴
斗笠遮雨。
三、明治35年 (1902) 鍾石妹籌組12經理復建,
明治38年(1905) 完成,籌辦羅天大醮。
四、昭和2年(1927) 楊金壽籌組14經理改建,次年完成,
昭和11年(1936) 安龍集福建醮。
五、民國35年(1946),楊金壽號召24經理改修土牆改砌石牆,
民國37年(1948)圓醮尾。
六、民國80年(1991) 舉辦建廟100周年慶典,葉雲燭等66位
籌備委員,完成樂善館,觀音佛像。
七、民國95年(2006) 5月,新竹縣政府公告,核定為縣定古蹟。
八、民國101年(2012) 新竹縣文化局依文資法修復古蹟,
民國102年(2013) 12月22日落成典禮,神像登龕。


 
      







 




 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